林海深处有太白
终于,等到了出发的时刻。伴着一丝期待,我和其他学生记者一起向太白山出发。
却原来,是个山清水秀之地。刚走进太白山的游客中心,便有一种神清气爽之感。简约的农庄,顿时让久待在城市的心灵有一种释放之感。让我更没想到的是,这里居然有女兵骑卫队,而不是表情严肃的警察,人的心情想不好也不行。
话不絮烦。吃过午饭,便开始了真正地开始爬山。坐着中巴车,我们行走在山路上。一路的险山,倒也没有多少压迫感,倒是让人更加亲切。
第一站,我们到达铜墙铁壁,正是两山之间的低谷。仿佛母亲的怀抱,紧紧守护着里面的一切。至少,军队是不敢轻易闯入的,两山之上埋伏上一只偏队,便可使三军不能前进,这正是他的妙处。我想,当年,诸葛亮六出祁山不能获胜,大底与此不无关系。当然,这里还有极具神话色彩的金钱溪,据说,穿在里面洗过的衣服,便可带来财运。溪流自是清澈,只不知其言实否。也许是两岸的金钱树使然。石崖上雕有门神之像,守护此方钱财,颇有几分传奇色彩。
再往前进,便是洞天福地。或许取自西游记。水是由山顶倾泻而下,颇有几分水帘洞之神态。垂着的瀑布,似哈达,就那样披在山上,山倒像少女一般了。虽没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壮观,水珠溅在石头上,到底有些银雨洒金街之感。
景是邂逅的好,太美的景,倒让人不敢眷恋,硬要留几分不舍方佳,否则,便顿觉寡然无味。于是,我们继续前进。到了一个地方,叫作泼墨山。或许该叫泼墨崖吧。不知当年李白是如何地喜欢此地的景致,竟至于苦思不出可叹之词,遂而泼墨成山?崖上的墨迹想是最好的证明。醉而发狂,墨洒染韵。古人是否有意,且不去推测,但诗意韵味,到底可以捉摸。
过了世外桃源,便是一路的盘山公路。山高路峭,路只能曲折不断。其盘旋而上者,往往使人重心不稳,颠簸着,仿佛上演一首摇滚曲。正是“西当太白有鸟道”也。然而,两岸依旧是山,望不尽的云端。也不能说是云,应该是雾。浓浓的雾气笼罩着一个个山尖,只留下半截山腰。远远看去,仿佛仙境,颇适合修行。此时虽是炎热的夏季,山上寒气逼人,不得不套上预先准备好的棉衣。越近山巅,松柏越是挺立,难怪古人会以松柏之高洁自喻。松是繁茂的,雾气缠绕其上,更添几分动人。偶尔站在松下,细细观之,竟有几分敬畏之感。
此处既不是山巅,倒让人有几分害怕起来。何也?云雾缭绕之下,路尚难识,倘迷失一路,怎得安全下山?幸而此处有缆车。第一次坐缆车,却没有多少的兴奋。大概是长期坐惯了火车吧,不过也有些许的害怕。足足17分钟的缆车,让我饱览了太白雪景。雪虽不奇,夏日之雪,便有几分珍贵。人坐在缆车上,闭目养神,仿佛幻游仙境,不为不美。
在雪景中,呼着稀薄的空气,然而并不难受,倒是有些清新之感。或许是天意,最终未能到达最高峰,有一丝遗憾。不过,山既然是留给敬仰者探寻的,也就不在乎终点。至少,沿途的风景,我们不曾遗漏。
傍晚时分,我们开启了归程。从山上下来,胃有一点难受,耳朵也有些鼓胀。但这并不妨碍我看风景的心情。其实也没怎么好好欣赏,只不过重温旧梦而已。到达山脚的时候,正是夕阳正好。与上面的大雾弥漫不同的是,这里多了几分温情。夕阳的余晖洒在村落的每一片屋瓦,洋溢着一段不朽的歌谣。
走进农家乐,迎面而来的便是翻飞的彩旗。借着夕阳,就像一个个穿着华服的仙女,正热情的迎接我们的到来。当然,山水远比不过人文。有幸,我住在一个热心的阿姨家。她给我们提供了舒适的房间,第二天又一大早为我们最好了美味的早餐。如果是城里面的服务员,早不知道摆足了多大的架子。我想,这大概是晋节先生所描绘的桃源人物吧。可惜,再长的旅行,终有结点。我得回学校了。
太白,虽不能尽兴,且留给岁月吧。古人已逝,今人尤在。只是少了诗人的豪迈。回车途中,我迷蒙中做了一梦。梦中,我展翅膀飞翔,云游太白,可是,我找不到边。我飞过一座又一座的山巅,脚尖踩着一颗又一颗的松树。可是,我飞不出去。我看见李白,他醉在一处山腰,将崖染成了墨色。我被吓了一跳,顿时从梦中醒来。我往太白山方向看去,望不尽的山林。我仔细思索了半天,却原来,林海深处有太白。
【作者的话】太白山位于陕西省宝鸡市,是终南山五峰中的最高峰,当年李白曾于其中游览,后在其《梦游天姥吟留别》中写到“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”一句
(文/墨倾尘)
作者:墨倾尘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