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风也等你

冬日情思

墨殇 33 ℃ 0 条

冬日情思

  冬日,冷嗖嗖的。我漫步在草堂,视线越过远山,穿过幽谷,飞向家乡的原野。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,绕着雪人不停奔跑的日子。

  初冬,有时放晴,又不刮冷冷的大风,晒着日头还挺暖和。这时候,大人就又叫唤孩子们拉牛栏里的牛去放了。趁冷冬还没赶来,让牛儿们吃一点半干枯的草,尽管比不上绿油油时那么鲜美可口,但也有一点甜味和草香。牛儿们似乎也明了这道理,纯就当“年夜饭”了,等到了冷冬时节,只能日复一日吃那些晒干的麦杆子了。

  夏天割回来的麦子,收获麦粒,剩下的麦杆堆在牛栏前边、榄木根下搭起蘑菇一样的大草垛。下边搭好木架,接着一层一层地铺,愈往上边愈冒尖,搭好了,又像一把半开着的大伞。从远处看,几个连着的大草垛,很像一座城堡。傍晚时候,我们把牛儿牵回牛栏,总忍不住攀上榄木,再从枝桠上边落在草垛里,在“城堡”上歇息,把自己想象成童话里的小王子……

  过冬的时候,牛儿们就在牛栏里窝着了,人们在牛栏的一角铺起麦杆,给它们当被子。牛儿过冬的主粮也是它,开饭时间到了,大人们用叉子把麦杆叉下来,抛进牛栏里,牛儿们就费力地咀嚼这枯燥的“晚餐”,啃咬得牙齿都咯咯响,只把肚子哄饱吧。没办法,这得吃到第二年“春暖花开”时节,才有新的草儿尝鲜呢。

  那时候的寒冬确实也有一点冷。夜里头睡觉,觉得脚趾头发痛,冰冷冷的,躲在被窝里也不顶事,人卷缩成一只老虾公。第二日醒来,就听到大人纷纷惊奇传道:“喔,落霜了,都结冰啦,田地里到处都有冰条,怪不得昨晚上那么冷!”我们就穿得厚厚的,像一只只小笨熊,奔跑到田野去看冰。果然,到处可见,在包谷杆子上、枯草边尽是雪白的冰条,像锥子、像柱子、像针,也有大片“冰盆”,或者一窝圆滚滚的冰块、像鸟蛋堆在鸟巢里……冰条或冰块握在手里,刺骨的寒,融化的冰水让手指冷冻得发麻。

  这时,平日有点惯养的孩子就得生冻疮了,举起那红肿的大胖手,感觉像是拔了毛的熊掌,让人忍不住心疼。比手脚变形难看更不堪的是,生冻疮的手脚、耳朵等地方连绵发痒,痒得不能自持,又抓又刮又打又擦墙角,还是不顶用,直逼得人想要嚎啕大哭、涕泪纵横!

  如此,寒冬的乐趣也来了。大人们终于寻到吃狗肉的机会啦!要暖身子啊,吃几粒狗肉,夜里睡觉被窝都得发烫了。于是,就在地坪边上架起土灶,撑起大锅,放火烧水,杀狗拔毛,剖肚洗肠,剁狗肉,下姜葱,油和盐,拌足料,爆炒、慢焖、细炖,逐渐就狗肉满屯飘香了……然而,孩子时常被“拒之门外”,大人的理由是太补了,怕吃了会流鼻血。当然,我也是不喜吃狗肉的,对这种行为我一直是深恶痛绝,从小到大更是没吃过一块狗肉。心想如此善良忠诚的动物,怎么能仅仅因为我们的口腹之欲而剥夺其性命呢!

  不得吃,就玩火盆吧。各自寻出各家的破盆烂盆旧盘,用铁线扎起来,往火盆里放木头、树枝等柴火,点燃了,火烧得旺一些,就抓紧铁线抡圈圈,呼呼地抡转,就像哪吒舞转风火轮、火尖枪一般威风,舞了一阵,火苗就旺起来了。火苗旺了,一是烤火、暖手脚和身子,二来还得烤点洋芋吃、哄哄肚子。要小一点的,太大了火盆的火都有可能会被灭掉;而且,大个的很难烤得熟,孩子可没得那么好的耐性呢。

  入夜,冷,特别冷。

  睡到夜半,瑟瑟的抖,好像老蛇总把那冰凉的手在抚摸你的身体,讨厌而拒绝不开。四周还听见悉悉索索的声响,人们都知道,我们冬天的主顾来了。

  一年没见,总是切盼的,哪怕它来的冻了些。早晨,忍不住的裹着衣服,踢踢踏踏的跑出门。院子里铺了厚厚一层雪,白莹莹的。经过半个夜晚,它已经给山村补了一层银色的淡妆,那么纯粹,那么素净。枫树一夜就被冻得苍白了,小溪的水也变得那么蹒跚。雪花依旧的在下,但没了前一夜的狂暴,只散散漫漫的飘悠着,如轻快的钢琴键在跳动着一首温柔的情歌。没了鸟啼,只一忽儿的犬吠。

  恍惚间,我又捏起一团雪,塞进了玩伴们的脖子里,一起嬉闹个不停。

  这冬天,冷嗖嗖的。可这心,依然暖和啊。

  【作者的话】春来冬去,却仍断不了丝丝冬日的情节。
  (文/不懂芭蕉)

作者:不懂芭蕉

上一篇:再遇繁星可好

下一篇:海的怀抱

发表评论 (已有0条评论)
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