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吗?”
“在吗?”
在这个时代里,我们有很多“朋友”,这些“朋友”每天都躺在我们的微信里。以前的我会限制我微信里的朋友数量,一旦超过100个,我一定会把那些从来不联系的“旧人”删了。因为我不想让这些没有任何联系的人成为的记挂,占据我微信里的空间。后来,接触的人多了,微信里的朋友也渐渐多,已经超出了我预想的数量。我删不了,也不能删了。再后来,我变得不喜欢发朋友圈了,一个月发一次,甚至更久吧。每一次发的也不过是无关痛痒的自拍,配上无关紧要的文字,像是把自己伪装成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。而现在,开始做公众号(故事里的你),由于联系的作者是我,我也没有任何小号,我开始每一天都转发自己的公众号里内容,我开始把朋友圈设置成全部可见到仅限三天,可能本能的为了保护自己的隐私?其实自己也不知道。
慢慢发现,自己更喜欢把自己所谓的心情发在微博上,因为那里可以肆无忌惮些。以前喜欢抱着手机,等待着有些消息,当一些消息慢慢消失的时候,可是抱着手机的习惯并没有改掉。我试着改掉,可是并不见效果。慢慢地手机不再有任何消息提示的时候,也就开始真正地戒掉了。
“在吗?”
这是一个很很礼貌但是又很令人讨厌的开始,这也是我找每一个不经常联系朋友的开场白。我不知道大家对这两个字有什么样子的感觉,我很厌烦。这两字把我们之间的联系一下子就推得远远的,仿佛隔了好几个世纪。
后来。我习惯了。可能我们真的就隔离了好几个世纪!
我总是告诉自己:要学会长大、学会独处、甚至学着孤单。
可能我还没有长大,安慰别人的话,我自己总是做不到,或者是内心不想做到,担心自己被这个世界抛弃。于是,我主动和那些朋友们联系着,总觉得我主动了,那他们肯定会回我的消息。可是,我,好像又错了,错得一塌糊涂。因为微信里的朋友仅仅存留在微信里。
有些人说,他(她)上班忙,忙到没时间联系你、没时间回你的消息。是啊,他(她)真的很忙,忙到心里没有我的任何位置而已。
自己也曾有过经历:一个朋友一直联系我,那时我真的不想跟他联系。我就告诉他,我很忙,我代课很忙。他说,你可以在课余时间回我消息。我说,课余时间,我要批改作业,找学生谈话。他就没有回了。可是每一天,早上,早安,记得带伞吃饭;中午,累不累?记得吃饭;下午,下班没?记得吃饭;晚上……一天下来,他发了很多条消息。并且每一天都是如此。我看见了,哪怕是在和其他人聊天,我也没有回过他的消息。后来,他开始打电话,我总是以各种理由和借口不接,即使接了也是敷衍几句。不是我忙,只是不想把时间均匀给他而已。想用冷漠逼退一个人而已。
之前,看过一些话:当你们正聊着天,一方说,我先吃饭去了。于是,他(她)被饭给“噎”着了,你再也收不到他的消息。一方说,我洗澡了。于是,他(她)被“淹”着了,你们便没有话语了。当真的想和你聊天的人,吃完饭会继续说,我吃好了;洗完澡会说,我洗好了;当你满怀欣喜地以为,他(她)开始和我聊天了,我们有之间有联系了。其实,不过是他(她)给你的主动一种礼貌性的回应,仅此而已。
“在吗?”
慢慢地,发现这两字真的很难说出口。无论对谁,都是会面临对方的无视或者礼貌。
在平淡的生活里,不期待别人积极的回应,不等待别人无聊的撩拨。
在平淡的生活里,努力的爱自己,自己变得优秀才会有人欣赏。
在平淡的生活里,心中有爱,相信时间会带走一切悲伤与不快。
真正的爱,你是他空余的时间;不爱,你是他多余的无聊。
(文/瑾梅)
作者:瑾梅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