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风也等你

沉默寡言者

墨殇 351 ℃ 0 条

沉默寡言者

  说到沉默寡言者,一种与天性沉默内向相异之人。

  2015年的秋天,独自一人去往异乡求学,本是无心交友,一开始便独来独往,但心里却是想改变自己寡言内向的性格,于是参加了很多校级组织的面试,最深刻的记忆便是很多学长学姐说我太内向了,不适合云云。即便我很坦然地坐下来面试,当回答问题的时候还是会露怯。后来也只去了广播台的新闻中心当小记者,天天一个人去各种活动现场采稿。大概两个月下来,我的目的并没有达到,反而使敏感的内心感受到了人性的冷漠。退出广播台后潜心看书,认识一些我所敬佩的人,而回想起来那一段当小记者的日子就像一场梦,可以说我的人生从此开始转变。

  当我开始走入一张人际关系大网的时候,我就慢慢知道了沉默寡言之人与这个社会的种种不和。在这之前我很天真幼稚,认为有一颗真心便能结交很多朋友,后来才知道越孤独越能想明白一些事,而当你脱离那种幼稚,感受到冷漠的时候,就开始不主动、不说内心话,甚至鄙夷那些肤浅的人或者朋友,如此一来,孤独便是不能够摆脱的了,反而上瘾,反而拒绝所有人的接近与狂欢。

  当然,这次的个人经验只是引言,我无意渲染自己的痛苦感受,只是想说明一下我并非一点不了解沉默寡言者的内心。我所经历的只是很浅层次的,尽管曾经我也想过死亡,但纵观这些年自己的心路还是很清心寡欲并且乐观的。

  我有两个朋友,大学生H和打工仔R,他们都是沉默寡言之人,大学生H是因为没有同道之人与知己之人而寡言,本身却是口才很好的。而打工仔R既无同道之人也无口才,语言表达能力欠缺,性格内向,导致性格偏向孤僻。他们俩的另外一个共同点就是脑子里有很多想法,不愿意随波逐流。而我因与他们有共同的谈话志趣的缘故,有幸倾听了他们的内心话。

  先说大学生H。他曾写过一篇明志文,以表自己的人格志向。我相信他有身为一个人的人格,不像有些人只有性格但没有作为一个人的人格,而我以为,没有人格便不能称之为人。大学生H颇爱哲学与文学,并把所学融入自己的人格之中,且不说好坏与否,至少不是那种夸夸其谈虚伪之人,能够言行一致已属不易。

  比如说,他不想上某堂课了,并对任课老师的面目不看好,他索性不去。老师认为他行事不低调,同学认为他装逼且过分,他跟我说:有很多人心里不喜欢上这堂课,他们在课上玩手机,或者睡觉,并不学习,但是他们没那个勇气逃课,我的行为遵从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又有什么错呢?

  我是由衷佩服他的,而别人对他似乎只有不理解。他说他已习惯孤独一人。人们对他的不理解,以及他所坚持的自己与这个世界的格格不入令他陷入痛苦。我无法在这里详细谈论他,而要了解一个人必须亲自去接触那个人,我说再多也无益。我不算十分了解他,也无法对他的痛苦感同身受,但是,每每看到年轻人如此痛苦,我总会感慨万千。

  至于打工仔R,我与他相识十八年,真正认识他内心却只能算是最近的事,对此,我深感以前的自己太幼稚,但又庆幸曾经无知的幸福也是真实的。我在外沉默寡言,在家就像多了一张嘴巴似的,而打工仔R依然不愿坦白自己的内心。直到寒假回家,我与他进行了多次长谈,聊人性,聊社会,聊宇宙,聊灵魂与物质,历史与现在等等,无所不聊。虽说他初二就辍学当了一个打工仔,但思想却不似一般的少年,当然,也不见得都是那种正义、善良之思。

  他说:我生活在社会底层,哪里有什么跟我一样思想的人,都是一些等死的人。所以,他很寡言,即便工厂里有和他年纪相仿的人也不相交。前日,他跟我说他从龙回一个人走回来,花了四十多分钟。那是晚上。我问为什么,他说,他和同学去了龙回,结果同学在网吧打游戏不想回家,他想回去,而他的朋友大晚上的都不挽留一下。后来又看到一个老同学在大街上游荡。底层年轻人就是如此生活的,没有真情、没有自己的目标,毫不夸张,他们在等死,不明白人活着的意义。

  而有些人活得好像很成功,他们按着中国社会给他设定的路线走,上学毕业工作结婚挣钱养孩子老去死亡,这样的人生是可预见的,即便生活得开心自在,当你问一句“人是什么”的时候,他们定是一脸不耐烦。回过头来再说打工仔R,他的性格同样不被社会所容,家里人都百般教育他要学会说话和交际,这无形中给他的压力也是极大的,他曾独自在深圳工作,便是因为这种不讨人喜欢的性格逼他回到了家。

  若不是与他们倾心交谈过,我定不会发现平日里思想洒脱的大学生H也会有情绪崩溃的时候,也不会发觉看似不懂人世的打工仔R有如此令我折服的思想与人生之痛。

  我一向主张要了解一个人就要走进他的内心,否则不要随意评价他人。但大学生H说过,可以从细节之中看出一个人的处世为人。的确,要让一个人走进另一个人的内心是很困难的,人心到底是冷漠自私,想要获得别人的理解却从来不肯用心去了解别人。每个人都是如此这般地活在自己的世界里,从不肯放低自己。打工仔R说过的一句话让我记忆深刻,他说,人只有把自己放到最低才能看见整个宇宙,就像蚂蚁能看见大象踩踏过来的脚而保存自己的性命,而大象看不见一只蚂蚁而容易忽视生命。放在人与人之间便是,放低自己,才能看清对方究竟是何方人物,高傲自大的人眼里怎么可能装得下别人呢?当然,自私者也不能。

  我例举了两类沉默寡言者,一类是大学生中并未步入社会的思想者,一类是初中文化水平、在社会底层打工的思想者。他们的境遇完全不同,却有着一样令我敬佩的思考。他们都与我坦言有过死亡的念头,顿时觉得身边埋伏了很多的死亡,令我害怕。他们都与我提起他们所经历的痛苦我无法体会,是的,即便我理解他们的痛苦却无法感同身受,更无能为力。回头想一想曾困扰自己的痛苦,实在微不足道了。

  愚昧无知的人很多,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人也不少,在如此混乱的社会“愤青”更是随处可见,但是,几乎已经没有人会关心除自己之外的个体了。不知是我杞人忧天,还是这种来着他人对自己的关心根本就不可能,也不曾存在过。所以说,我曾悲伤过的人性冷漠并非没有来由,正是缘于此。这时候我就想到了爱,我想弄清楚爱是什么,爱是否可以弥补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冷漠,但后来发现我也自身难保,越来越感到爱的苍白与无力,不论是亲情、友情还是爱情。可怕的是自己也会越来越冷漠。所以说,这类沉默寡言者生活在如此世界中是可悲的。他们看明白了很多人和事,却难以用自己的思想观念去生活。像大学生H说的:我也是一个人啊。即便有坚定的人格信念,也会受各种人情世故的影响而使自己痛苦、崩溃。

  我开玩笑得跟打工仔R说:“我要时常盯着你,以免你突然想不开就自杀了。”他说:“曾有七次想自杀但是都挺过来了,你要想办法让我感受到爱啊,这样我就有牵挂了。”多无奈啊,本是血脉相连,之间却还没有产生足以让他抛弃死亡的爱。而大学生说,他还有妈妈。

  爱的力量是强大的,但人类却快丢失了爱的能力。弗洛姆在《爱的艺术》中说,爱是付出。除了母亲的爱是无私的,谁人还愿意为他人付出真爱呢?但每个人却又是渴望获得爱的。人类真是矛盾呢。或许糊涂一点能更幸福吧!

  沉默寡言之人在如今社会是难以生存的,相信已出入社会的人比我明白的会更深刻。别说在社会,在家庭中沉默寡言的人也会时常受到啰里啰嗦的教育,而在学校这个群体中,沉默寡言者也是那种不合群,容易遭人误会与非议的人。但是,沉默寡言有一绝大益处,便是,独处寡言之人更能看清自己,以及外界。试想,那种终日为社会价值观所驱使、被人情世故所牵绊,或者被手机和网络所奴役的人怎么可能静下心来审视自己、审视世界呢?!

  这个社会给我的感觉是两个字:混乱。人也是如此复杂。其实,我也并不能分析出沉默寡言者究竟如何,只是在与他们谈到伤心处的时候总会有不知如何是好的心疼的感觉,直想呼吁一句,对他们好点吧。为此丧命的人何其多!

  2017.1.10
  (文/宁书凡)

  【赠言寄语】有点像做学术了。开个玩笑,做人其实就是外圆内方,加上欣赏自己。【关于沉默的文章39篇】

作者:宁书凡

发表评论 (已有0条评论)
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