其实他们(父母)也是孩子
“我想你”“我爱你”……
我们不擅于表达我们的感情,我们也不爱表达我们的感情。我们把自己的这种爱放在了心底,同时也习惯了对方(父母)给予我们的任何方式的爱。我们都自以为是地以为:我爱你,我想你,是不用说,你也能感受到的。可是,忘记了这种爱也是需要表达的。
以前某一节目有一个活动环节:给自己的父母打一个电话,或者发一个短信,说一声“我爱你”,或是“我想你”了。在活动开始的时候,每一个参加活动的年轻人都很紧张和局促,大部分人都说:“从来没有说过这样子的话,至少对自己的父母没有说过。”当短信、电话发过去的时候,每一个人的眼睛里都湿润了。看到这里,心里很难受。不是我不擅于说,而是我忘记上次是什么时候说的了。当父母们接到信息时,大部分父母的第一反应是:孩子,是不是过得不好呀?看到这里,我再也止不住眼泪。
是啊,父母从来不向我们索取任何东西,总觉得我们只是孩子,我们在外面不容易。可是,我们忘记了:父母同样也是孩子,是一个有了孩子假装自己是成年人的孩子。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,他们愈发是一个孩子,一个需要理解,需要关爱,需要交流,需要依靠,需要……的孩子。
前一段时间,和一个朋友交流,关于毕业后的选择。到了我们这个不上不下还在读书的年龄,我们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,我们有了自己的倔强,我们依然任性但又不愿意争吵、不愿意解释。我们总以为有了能够飞翔的翅膀,可以脱离了那个人,一直为我们劳心劳力的人。
社会好像赋予男生的责任比女生的多。他,一个温文尔雅的人,对任何人都不发脾气,也懂得自己的责任。每一次与他聊天,总觉得他身上有一种老成的感觉,我多次试图解开他心中的那团郁结。可是,每一次他总是欲言又止。也许,成长就是从沉默开始。沉默、沉默,一次次的沉默是时间给他的内敛,同时,也带来了父母的不理解。
他说:“本科选专业的时候,听从了父母的意见,选择了自己不喜欢的。可是最后也是硬着头皮也顺利毕业了。后来,本科毕业,我选择了考研,同时,也准备找工作。那时,父亲还是不理解,总是觉得我晃来晃去,没有一点上进心。即便我跟他解释了,我考研了,我找工作了,可是他也不理解,还是在家骂我。作为儿子,我一句话也没说,只是等待考研结果和工作的消息。”
“考取了研究生,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专业。一年、一年、一年、三年过去了,我无数次地想跟他(父亲)聊一聊,我的想法,我毕业后的打算。可是,他总是一副冷峻的模样,一直讲道理,那些道理,我听了十几年,一直没有变过,我都能够倒背如流了。”
“我始终不明白,为什么我的朋友来我家里完,他都能和我的朋友相谈甚欢,我是他的儿子,我一回家,就是无限的唠叨,无尽的指责,好像我真的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儿子,一点解释的机会都不给我。”
我说:“那你也得回家,好好跟你父亲聊一聊呀!”他说:“我现在都尽可能的不回家了,上次回家本来计划呆一个星期,过了两天我就走了。现在我打算更晚点回家。不想一回家。”
我不知道该如何安慰他,可能我是一个女生,跟母亲生气了,我说几句甜言蜜语,认了错,“我想你了。”便会好了;跟父亲生气、吵架,总是父亲主动跟我说话:有没有钱了,吃没有吃饭。记得我失恋的时候,父亲一天三个电话,早中晚各一个,就是喊我吃饭。年前工作考试比较多,我回到本省考试(在外省上学),中午考完试十二点了,母亲打电话非得让我回家。我立马订了两点的高铁票,到家已经五点了。第二天早上还得坐五点的火车回去上课。
后来,我问母亲:干嘛非得回家?母亲说:“前一段时间,我一直跟她说想回家持排骨火锅了。”是的,那天晚上,我吃了母亲亲手包得水饺,排骨火锅。舟车劳顿,那天晚上,我真的消化不良。但是母亲一直点灯未睡,等到第二天早上五点,他起来送我到车站,又带了洗好的苹果和热乎乎的鸡蛋、牛奶。大城市里,什么排骨、水饺,都能吃到。可是母亲一直记着:她的女儿想要吃家里的饭了。
我们慢慢成长为大人的模样,我们离家的时间越来越长、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远。渐渐忽视了,等待我们回家的父母,其实也和我们一样,都是孩子。他们需要不是我们转来的钱,不是我们有事时才会打得电话,不是我们一年才回一次家的短暂相处。
我们总是以为,父母和我们之间有代沟,他们已经过时,他们已经跟不上时代了,他们已经是陈旧了。这何尝不是最落后的思想呢?
以前我们总嫌弃:父母以为别人家的孩子好。现在,我们同样也会羡慕别人家的父母好:他们的父母理解自己的孩子,他们的父母事情不多……这些别人家的父母,他们的孩子又是怎么做得呢?以前我总抱怨,现在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?
母亲是一个文盲,可是为了和孩子视频,她还是一直学习着用智能手机,学习用微信、微博之类。
我不知道一个从来没有学习过的人,如何记住那些令人头疼的软件?
但是我知道:他们同样也是孩子!
“我想你,我爱你。”有时候真的需要表达给他们(父母)。
(文/瑾梅)
作者:瑾梅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