父亲弯腰拉着沉重的煤车,一步一步艰难地前行着……距坡顶不远处,也正是坡路的最陡处,我跟在后面远远看见两个车轮几乎停了下来,并且有往后下退的趋势,就索性丢掉手中牵牛的绳子跑了上去。还有两三步我就靠近车了,这时两个车轮又开始向前缓慢地转动起来。我此时看不到父亲的上半身,但是我完全能想象得出,他拉车弯下的身子几近要贴到路面,一定是咬紧牙使出了全身的力气……
这是父亲早年负重拉车,在我记忆中留下的挥之不去的身影。
那一年的初冬,父亲拉着一车荆梢,到宜阳县的煤矿上换煤烧。早早地吃罢午饭,母亲把一个装有几个熟红薯的小布兜交给我,让我牵着牛去接父亲。
那年代,我们一日三餐的燃料,主要靠母亲从村外捡拾的枯枝干叶,只有到了大雪封门的冬天,母亲才会动用在屋里一角,用土坯垒砌的小煤池里的煤烧火做饭。
那时候父亲经常上山砍柴、挖药,我的学费主要是由这些东西卖了换来的。家里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,母亲平时很少蒸馍,也只有父亲要上山了,她才会做些麦子和玉米两种面粉掺和的馍,让父亲路上做干粮。我放学后常去接上山的父亲,尽管我替他背不了多少东西,父亲总会把他不舍得吃的馍留个给我吃。一想到见到父亲,我就又能吃到馍了,便一步三跳加快了步子。
在宜阳平泉的一处高坡下,我遇到了父亲。父子相见自然高兴。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,指着路边一座桥说:“咱们先到桥下吃点东西,再赶路吧。”来到桥下,父亲从他口袋里掏出仅剩下的一个玉米面饼让我吃,他则吃起我带来的蒸红薯。他吃上几口,就俯下身子喝上几口冰凉的河水……
待到准备套牛拉车赶路时,这才发现我火急火燎地出门,竟然忘了带绳索!这可如何是好?我难过地哭了起来。这是我们小孩惯用的“伎俩”,一旦在父母面前做了错事怕他们批评,就咧嘴哭。这一哭就会得到“特赦”。果真父亲没多说什么,只是对我说:“哭能顶啥事?以后长点记性!”他拉起车,弓起背,开始上坡。我在后面一手帮推车,一手牵着牛。这牛还与我较劲,走两步就停下来,害得我有几次都跟不上父亲。
如今,我完全有能力帮父亲“拉车”了,他却走了!几十年来,我常常在梦中,看到父亲弓背拉车的身影。每每遇到困难,我就想起了他那句“哭能顶啥事”的话来,明白只要像父亲那样不停下脚步,就没有越不过去的坎儿!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