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风也等你

赶着驴儿换面去

墨殇 54 ℃ 0 条
作者: 梁建军

1974年,我在太原南郊区小店公社红寺村插队,后来成立了知青食堂,村里让我做管理员。知青的口粮主要是玉米、小麦、谷子等原粮,磨面碾米就成了食堂的一项重要工作。

村里有个磨坊,有小型农用电磨和碾米机,玉米、高粱、小麦都可以磨。玉米磨粉机老百姓叫“一风吹”,就是把玉米整理干净,倒入磨中,出来就是玉米面。碾米机也简单,倒入谷子,米、糠相分离,就碾出了小米。小麦加工起来就比较麻烦,磨出面后不能“一步到位”,要一遍遍磨,一遍遍筛,磨一二百斤小麦,就得一天功夫。

一打听,小店的南郊区粮食局面粉厂开展面粉兑换业务,100斤小麦兑换83斤面粉,麸皮顶加工费。麸皮对知青也没用,换面倒省事,就是离小店好几里,运输比较费劲,自行车载不动几百斤。我找到村里姚队长,队长说:“手扶拖拉机忙,顾不上给你们换面,给你套个驴车吧,也没人,自己赶上去。”这下让我有点犯愁,我还从来没赶过驴车,一个人出去,驴不听使唤咋办?

第二天,我去了队里,饲养员给我套上驴车,我拿着鞭子牵着驴,到库房装上领出来的几口袋小麦就向小店出发了。过去看着村民们赶驴车时,大多坐在车辕边,怀中抱鞭,悠然自得。我第一次赶驴车却紧张得很,拉着的缰绳一刻也不敢松开,遇上驴的“犟劲”上来,喊“驾”,驴不动,拉缰绳也不走,就得连拉带打,一会儿就急出了一身汗。让驴停下,就喊“吁……”,有时,喊也不停,就得抓住笼头使劲拽,直叫我领教了什么是“犟驴”。

麦子在面粉厂过秤后,就到前面粮店持票提面。那时,面袋可以换,只要带上旧面袋就不需倒面,粮店的人也很热情,后来一个月总要换面一两次,和粮店的职工也成了熟人,就更方便了。

再后来,经常摸摸驴的头、脖子,和驴熟了,驴也听话了,我也可以轻松地右手持鞭,左手拉缰赶驴车,有时还可“信驴由缰”了。一到换面时,就惬意地坐在车辕上,赶着驴儿上小店,引来不少知青羡慕的眼光。慢慢效率也高了,换面时还赶着车顺便在小店买些油盐酱醋,驴车发挥最大的作用。

上一篇:永不消逝的韵味

下一篇:我家的排头兵

发表评论 (已有0条评论)
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