等风也等你

父爱深沉

墨殇 79 ℃ 0 条
作者: 张国恩

一直都想写父亲,总觉得无从下笔。作为长兄,我觉得自己有责任把父亲生前的点点滴滴,用文字的方式描述给弟妹们听,以此表达对他老人家的追忆和怀念。

我的父亲叫张久坤,个头不算高,浓眉大眼,五官端正,年轻时当过兵,走路有一种挺拔的军人气质。他不善言语,做事说话都很谨慎,脾气有点倔,在外面待人还算温和,在家里却很严肃,我们小时候都很怕他。

父亲1949年参军入伍,随第四野战军南下,在汉口驻扎。父亲是后勤兵,事物很繁杂,粮草、物资等都由他们押运管理。父亲说别小看后勤兵,"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",打起仗来,后勤可是整个部队的保障,言语间很是自豪。

战地条件艰苦,他们驻扎在江边,做饭就用江里的水。平时老百姓洗衣服、军队饮马都在江边,水面上时常漂浮着马粪沫子等杂物,水色也发黄。炊事员得用水桶在水面上来回摆动一下,荡去漂浮物,舀了下面的净水,再挑回去做饭。

部队纪律严明,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,借东西损坏了要赔偿。有时伙房没菜,宁可啃咸菜疙瘩,也不去老百姓家讨要。

1952年,父亲退伍回乡务农,回来时就带回四样东西:身穿的一身军服,一床单薄的棉被,一副"腿封"和一个蚊帐。蚊帐送给了他的哥哥,"腿封"自己留下,用了很多年。

在我的记忆中,每到冬季,父亲早饭后抽上一支老旱烟,然后拿起两卷"腿封",一圈一圈地在腿上缠,目的是不让冷风钻进裤筒里。两条腿缠好后,就戴上狗皮帽子,或是去生产队干活,或是背着箩筐捡牛粪、刨树疙瘩,反正不闲着。父亲没念过书,但心灵手巧,会修理留声机和小广播。小广播在农村很流行,几乎家家都有,村部早中晚定时播放,了解国家大事、天气预报、听歌曲、样板戏、相声等节目,是人们的精神寄托。有一次不知谁家的留声机坏了,父亲修好后,放在我家很长时间没有拿走,我们就天天听它播放《杨八姐游春》《王二姐思夫》《秦香莲》等,周围邻居们也来听,家里一度很是热闹。

父亲有个小铜烙铁,烙铁头一面厚一面薄,与大拇指一般大小,一个小铁盒里装着焊锡和松香,还有一个小镊子,是他整套的修理工具。

父亲修广播的时候,那小烙铁就在火盆里插着。小广播有正负极两个接线处,哪个线断了就焊接哪个。父亲从火盆里拿出小烙铁,用煤油灯火加热,切一块高粱粒大小的焊锡,把两个接头粘接上后,再做好绝缘处理,就完成了。

缠线包则是个细活。线和头发丝一样粗细,两个接头用灯火烧一下接上,缠线包时,一不小心就又会弄断。拇指那么大的一块焊锡能用好多天,没啥本钱,所以父亲也从不收费。

父亲虽然很忙,但对小孩子的关爱一点也不少,闲着的时候,他会用"拨锤"把驼绒或羊绒纺成线,给我们织袜子。冬天怕我们冻脚,每天都给我们的棉鞋里面絮换一层干爽的玉米皮子。如果哪个孩子手脚裂口子,他就用猪牙骨里面的油抹在裂处,用火再烤一烤,几天就能好。

我9岁时,父亲买回一个小琴,那琴乍一看像个盒子,但掀开盒盖,里面就是琴键了。盒子浅蓝色,上面画着月亮和云彩、嫦娥抱着玉兔的彩图,写着"嫦娥奔月"四字。五根琴弦,四根细的一根粗的,粗的叫老弦。右手拿"琴拨片"弹,左手按键子,就会发出声音。父亲会弹很多歌曲,有时我二舅拉二胡与他合奏歌曲,特别好听。在父亲的影响下,我也学会了弹琴的要领,会弹《苏武牧羊》《东方红》等歌曲。

父亲做人诚实,心地善良。在特殊的年代里,被划分为成分不好的村民每天早上都会给军属家扫院子,扫到我家时,父亲就觉得不好意思。后来他就天天早起,先把院子扫干净了,等那人过来一看,院子干干净净的,就直接去下一家了。

晚年的父亲爱好喝酒,饭桌上总摆个小酒壶,但不多喝,每天也就二两多酒。特别是冬季,农村家家都吃两顿饭,晚上九点左右时,父亲也会用火炉子热点剩菜喝几盅。我在三棵树乡上班时,七八天回家一次,每次回去都要到父亲家坐坐,陪他唠唠嗑喝点小酒,听他说一些久远的陈年旧事。

后来我母亲因病过世 ,家里家外便由父亲一个人操持,又当爹又当妈的,极尽辛苦。我们兄弟姊妹7个,都在父亲的操持下成家立业,完成了父亲口中的"任务".本以为儿孙满堂,父亲能陪着我们再多享几年清福,谁知此时的父亲却积劳成疾,患上了多种疾病,虽然我们姐弟曾多次带着他往返医院,但最终也没能挽留住他的生命。父亲走的那年,才73岁。

上一篇:清明寄相思

下一篇:祖孙之乐

发表评论 (已有0条评论)
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