谚语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源于一个民间故事。
古时候,有个道士不仅棋艺高超,而且待人和善,凡与别人对弈,总让对方先走一步。后来道士得了病,临死前,拜托村里一位老人一件事。几年后,老人遵照嘱托为道士改葬,打开坟墓,发现棺材内没有道士的遗骸,只有几件衣服和一首诗:“烂柯真诀妙通神,一局曾经几度春。自出洞来无敌手,得饶人处且饶人。”
“得饶人处且饶人”告诉人们:得理也要饶人,理直不必气壮,给别人留点余地,也是善待自己。
在人际交往中,有些人得理不饶人,一旦得理,就觉得有了底气,用不着退缩和畏惧,就会揪住别人的缺点,穷追猛打,非逼对方竖起白旗不可,不给对方留一点儿余地和情面。
在一次采访中,相声演员岳云鹏流着泪讲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事。
岳云鹏15岁那年当服务员。一次在接待中,酒水一栏写错了,顾客不乐意了,骂他,他说尽了好话,各种赔礼道歉,甚至愿意自掏腰包为顾客埋单。可那个顾客就是不依不饶,一直纠缠了3个多小时……那个顾客的得理不饶人,成了岳云鹏内心永远的伤痕。
得理时,据理力争讨回公道,当然没错。但怎么恰当地表达自己的理,还真是一门学问。得理时,最重要的是明是非,让对方心服口服,改正错误,而非以理压人。
汉代刘向的《说苑》里有个故事。
战国时,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。一阵大风吹灭了蜡烛,一人趁黑抓了楚庄王王妃的衣袖,王妃一把扯断了他的帽缨,并叫楚庄王赶快亮灯捉人。但楚庄王没这么做,而是叫所有人都摘下帽缨,继续饮酒。后来,楚庄王亲自率领军队攻打郑国,不料被郑国的伏兵围困住,正在危急时刻,楚军的副将唐狡单人匹马冲入重围,救出了楚庄王,楚庄王重赏唐狡,唐狡辞谢说:“绝缨会上,扯王妃衣袖的正是下臣,蒙大王不杀之恩,所以今日舍身相报。”楚庄王听后感慨万千。楚庄王的得理饶人,成就了一位誓死也要保护他的猛将,赢得了一场战争。
其实,生活中的很多矛盾冲突,多半不是因“理”而争,而是因“气”而起。得理饶人,更容易解决矛盾,平息纷争,赢得良好的人际关系。若以理压人,甚至恶语相向,不给对方留余地,结果往往适得其反。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