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我成了你(老师)
春去秋来,时间从来不给我们思考的机会。
小时候,妈妈问我:“长大后,你想干什么?”
那时懵懵懂懂的我说:“老师,我想当老师。”
多少年过去,我一直坚持着儿时的梦想。希望自己可以成为那时讲台上的“你”,希望可以成为口口相传的“你”。
有一天,当我成了你……
上课前,我们胡编乱造的借口,你一眼看透,我们却觉得大获全胜;上课时,我们自以为是的小动作,你一览无余,我们却洋洋得意;课后,我们欢呼雀跃的不安分,你全都看在眼里,我们却引以为豪。每一次完成的作业,认真或者糊弄,你一看便知,我们总是以为可以瞒天过海;每一次和你谈话,我们总是遮遮掩掩,你全部看在眼里,我们却以为你什么都不懂;同学之间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牵绊,我们总是以为家长不知道、你也不知道,现在才知道你有“火眼金睛”、“读心术”。
细细计算下来,我们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、硕士毕业、博士毕业,有近30年的时间呆在学校里,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是“你”~老师。高中以后的学业,我们大部分开始了寝室生活,平时也很少回家住,我们在成长、我们在改变,与父母的距离越来越远,慢慢他们对我们的了解停留在我们与他们每日居住的时光里。即使回家,我们也总是锁在自己的屋里,很少与他们交流。与我们日常相处最多便是老师,我们总是以为:一个班级的学生太多,老师无暇顾及“我”,只会关心学习成绩好的学生。后来,我们错了。老师对我们的关心远远超出我们自己以为的。
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”
自古以来,对老师的赞美数不胜数。可是,我们从来没有想象过老师的感受。“辛勤的园丁”、“温润的雨露”、“温暖的春风”……可是这些赞美之词是老师想要的吗?这些词语真的就是赞美吗?
赞美?光环?牢笼?束缚?
其实,老师不仅仅是老师。首先,老师是一个人,一个和我们正常人一样的人。和我们一样,有着七情六欲。老师并不伟大,也不需要伟大。
无论是男老师,还是女老师,对于生活都有同样的烦恼、情绪。记得,高中的时候,我的语文老师,一个年轻的男老师,我们总是开玩笑:“语文老师长得很着急,相貌与年纪不相符。”可是,那沧桑的面貌背后是生活的艰辛与不易。高三,语文课成为我们补觉的课堂,或者成为自己补习数学的课堂。我们的语文老师从来没有发火,也没有硬性要求过我们什么,他总是一个人在讲台上尽他的职责,讲课、讲试卷。从来没有给我们缺过一次课,从来没有早退晚到过,总是面带微笑的来上课。
后来,班主任跟我们说:“你们知道你们的语文老师多么不容易吗?寒门出身,最近夫人刚生了孩子,孩子却带有一些病在住院,他的岳母也生病住院。收入没有多高,还要还房贷、孩子的奶粉钱、老人的住院费、媳妇的住院费、自己母亲的赡养费……你们知道语文老师多么不容易吗?他一次课都没有缺过,他总是微笑着来学校。”
当时,真的深深震撼了我。我不知道一个人有多大的担当,把所有的事情藏在心中一个人扛着,从来没有表露出来。
当我变成你……
老师也需要正常生活。老师是一个职业,不是伟人。上班兢兢业业,下班也需要属于自己的时间,和自己家人相处的时间,不是无时无刻地位别人服务;学生的思维各具特色,老师并不是都能控制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举止,当一些意外发生的时候,老师也是无奈的。他们并不想让自己的学生受到任何伤害,可是他们掌控不了突发意外,只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去教育和弥补;同一个教室,老师讲课是竭尽全力的,他们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听得懂,但并不是每一个学生都会用心去听、用力去学。面对成绩的差异,老师也是无力的;老师不是慈善家,老师只是老师。
将心比心、互相理解。
不要用赞美之词来束缚老师,不要让赞美之词来限制老师,不要把老师当作圣人。
老师有自己的家庭、理想、个性,老师不是他(她)生活的全部,请不要这样对老师。
我想成为你~老师,只是因为你。
有一天,当我成为你~老师,我才知道你不仅仅是你。
这一天,我成为一名老师,尽职尽责,但不是那春蚕和~蜡烛。
(文/瑾梅)
作者:瑾梅
快来评论,快来抢沙发吧~